01 史前任天堂,在梦开始之前

 

💬 前言

什么时候开始接触任天堂已经记不太清了,大概是我幼儿园的时候吧。那时家里玩的是小霸王,接上电视、插上卡带,通电就能开玩(那时候的卡带有点像现在的内存条)。严格来说,那个时期的我,接触到的其实是任天堂的游戏,不是游戏机。印象最深刻的,当然是马里奥啦(玩的还是盗版的)。

随着年纪渐长,成家立业,有了孩子,忙于工作,玩游戏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少。但任天堂对我影响深远,所以我想开个专栏,和大家聊聊这家陪伴我童年的公司,是如何穿越一个又一个发展周期,从手工作坊成长为今天游戏行业巨头的故事。

孩子们,请好好享受你们的童年。当你长大、变老后,能支撑着你的,只有你的童年。

——石井桃子


🎴 在梦开始之前

任天堂的故事要从1889年说起。但在讲它之前,不妨先看看任天堂诞生之前的日本娱乐行业状况。

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,任天堂最初是靠做花札(一种纸牌)起家的。那么,为什么当年会选择纸牌行业?花札又是如何在日本流行起来的?这就要把时间的指针再往前拨个两百年。

15世纪,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,日本和葡萄牙开始有了贸易往来,纸牌(当时是48张一副,跟今天我们玩的扑克牌差不多)也顺着航路传进了日本。

纸牌:日文叫“かるた”(歌留多、骨牌),这个词源于葡萄牙语“carta”,意思就是纸牌。

——维基百科

其实,纸牌自古以来就是日本民间常见的娱乐方式,同时也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功能。早在平安时代(794-1185),日本人就曾用贝壳当作“纸牌”。比如到了江户时代,出现了一种叫伊吕波纸牌的游戏,纸牌内容取自各地谚语。玩法这里就不细讲了,主要是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记住谚语,对幼儿教育有很大帮助。可以说,纸牌在当时集教育、娱乐、文化传承于一身。



像这张纸牌,意思是“狗走在路上,也会撞到棒子”。翻译过来就是人有旦夕祸福。小孩在娱乐的同时也能记住谚语,这对幼儿教育有很大帮助。可以说,纸牌集教育、娱乐、文化传承于一身。

言归正传。葡萄牙的纸牌传入日本后,慢慢与当地传统的纸牌游戏规则融合,到了元禄时期(1688-1704)便演变出了今天的玩法。

当时纸牌加入数字元素之后,赌博属性也随之浮现,玩家越聚越多,连武士阶层也玩了起来,赌博风气对社会负面影响日益严重。到了1633年(幕府时代),日本实行锁国政策。

  • 镰仓幕府法律规定:禁止一切赌博,违者视情节轻重,轻则切指,重则流放。

  • 室町幕府法律规定:参赌、旁观皆有罪

于是,这种来自欧洲的数字纸牌便遭全面取缔。

不过嘛,你有张良计,我也有过墙梯。有人灵机一动,把纸牌上的数字去掉不就行了?于是,原本12张×4组的数字纸牌,被改成4张×12个月份,对应当季花卉,数字消失,赌博属性也就被弱化了。这便是今天的花札(花牌)。在 Switch 上的《世界游戏大全51》也能收录了这款纸牌游戏。

1月、2月梅花、3月樱花、4月紫藤、5月鸢尾、6月牡丹、7月胡枝子、8月芒草、9月菊花、10月枫叶、11月柳树、12月泡桐。

(图片来自百度百科)

除了花札,这个时期还衍生出其他纸牌,比如歌牌(かるた,也叫“歌留多”)。那时日本的城市娱乐风气极为旺盛,艺伎茶馆、风月场所林立,花札也顺势搭上这股热潮,风靡一时。

可惜好景不长,幕府再次下达禁令,认定花札属赌博性质,纸牌行业随即进入寒冬。即便到了明治维新,日本法律对赌博、赌场、以及参赌者依旧采取高压态度,花札的制作与贩卖仍多处于地下状态。

直到1886年,一位善于钻研法律政策边界的聪明人——前田喜兵卫,站了出来。他提出:“赌博是犯罪,必须取缔。但纸牌本身是娱乐玩具,禁止使用纸牌赌博是正确的,但不应该禁止纸牌”。他着重强调纸牌的娱乐属性,巧妙绕开赌博风险。巧妙的将花札为代表的卡牌从赌博中分离出来。于是,他在东京银座开设了一家花札店,这件事重新点燃了许多纸牌从业者的信心。

山内房治郎正是在前田喜兵卫的影响下,对花札生意产生了兴趣(房治郎:我觉得我也行🐶)。

至此,任天堂的雏形开始浮现。

那么,初代目山内房治郎是如何从石灰生意转行做花札,又是如何把任天堂做到当时日本最顶级的花札店的呢?

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~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03 纸牌屋的奠基,从「山内积良」到「山内溥」的脱轨继承

02 纸梦初成,任天堂的诞生